WiFi建在月球上太空互联网离我们到底有多远
发布时间:2021-10-16 13:09:14 所属栏目:大数据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在这场竞争里,中国做出了许多努力,并且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。不过太空互联网虽好,但要说取代现有的网络却也不现实,最好的局面可能还是和现有的网络互补。但有一点大概是可以肯定的,即太空互联网是未来趋势。而且中国的太空互联网成熟之后,很可能使通
在这场竞争里,中国做出了许多努力,并且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。不过太空互联网虽好,但要说取代现有的网络却也不现实,最好的局面可能还是和现有的网络互补。但有一点大概是可以肯定的,即太空互联网是未来趋势。而且中国的太空互联网成熟之后,很可能使通信网络行业的现有格局产生变革。
一、“虚无缥缈”的太空互联网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?
NASA的月球WiFi计划,有望为克利夫兰近31%没有宽带接入的家庭提供WiFi服务。类似的网状网络以前在纽约布鲁克林等社区小规模使用过,该方法还被提议用于阿尔特弥斯营地,该营地有望在2030年之前建立。尽管月球WiFi的框架是概念性的,但这个概念的应用已经在启发地球的人们为联网进行更多探索。
除了NASA,其他的一些巨头也在为此努力。
SpaceX的“星链”在2019年就发射了120颗卫星,其服务范围从北美扩张至全球,星链的估值高达200亿美元。
另一家商业卫星公司OneWeb发射了6颗卫星,虽然数量上没有星链多,但其威力同样巨大。截至去年,OneWeb累计融资达34亿美元,估值约为80亿美元。此后OneWeb又提出“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”,计划的第一阶段是在今年部署648颗卫星,最终实现超过1980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标,从而构建高速低延时的网络连接。
二、中国有望在新赛道上超车,而太空互联网无法单独存在
截至去年,全球航天产业规模将近4000亿美元(约合2.5万亿元人民币)。而商业航天的规模占整个航天产业规模的80%,在商业航天中卫星产业占比为80%,而卫星通信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整个卫星服务收入的90%。
在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中,随便分一杯羹就可以赚到不少钱,更何况是布局太空互联网。在中国,航天或许是最后一个开放的大规模工业体系,未来很可能发展成3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市场。
从大方向来看,国家相关部门也给予了政策支持。早在2014年,国务院就出台了《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首次提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,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,中国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自此打破桎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,商业航天的成果层出不穷。
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“鸿雁”由300多颗低轨卫星和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,旨在实现“沟通连万物,全球不失联”。2018年12月,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“重庆号”成功发射。
航天科工集团在2018年12月也成功发射“虹云”工程的第一颗卫星。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小卫星,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组网运行,构建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,预计在2022年完成部署,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无缝覆盖的宽带服务。
(编辑:湘西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