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故宫铜镜看古人怎么造镜子
发布时间:2021-11-02 16:15:36 所属栏目:站长百科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古往今来,爱美之心人皆有之。镜子由于具有映像功能,因而成为人们修饰仪貌的重要生活用具。在古代,镜子主要由铜铸造而成。我国铜镜铸造历史悠久,可溯源至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时期。故宫博物院藏铜镜数千面,为战国至晚清的各个历史时期铸造。其形状多
古往今来,爱美之心人皆有之。镜子由于具有映像功能,因而成为人们修饰仪貌的重要生活用具。在古代,镜子主要由铜铸造而成。我国铜镜铸造历史悠久,可溯源至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时期。故宫博物院藏铜镜数千面,为战国至晚清的各个历史时期铸造。其形状多为圆形,还包括菱形、方形、葵花形等形式。这些铜镜的正面用于映像,背面多做丰富多彩纹饰及铭文,内容或为图腾信仰,或为吉祥文字,或为神话故事,或为楼台亭阁等。这些铜镜的铸造,历经制作镜范、浇筑原料、打磨镜面等工序,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科学智慧。
镜范是铸造铜镜的模型,由泥制成,也称为泥范,包括镜面范和镜背范。泥范主要由黏土和细砂构成。其科学性在于:材料透气性及热稳定性较好;黏土易于成型,可获得精美复杂的纹饰;细砂有利于防止泥范的变形。另外,泥范中还有掺入稻壳灰的做法,可提高泥范的冲型能力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撰的《天工开物》卷八之“镜”载有“凡铸镜,模用灰沙”。此处“灰”是指稻壳灰,“沙”是指细砂。镜范制成后需要缓慢阴干,然后入窑焙烧至920摄氏度左右。阴干有利于防止镜范开裂或变形,焙烧则可使其中的碳酸盐分解。另镜范多为侧立状,浇口上小下大,有利于金属液的充分注入;浇口、冒口的边缘与镜边缘相交处较薄,便于铸后清理。此外,镜面范有略凹进的弧度,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。平面镜虽然可保人像在镜中不失真,但是显示的范围有限。而当镜面略有凸起弧度(类似于球面镜),则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、不过于失真的人像。
当铜镜的颜色偏白时,有利于显示清晰的人物像。而当铜镜的硬度较高时,则有利于对其进行打磨。要使铜镜偏白且具有一定硬度,可适当增加铜镜中的含锡量。清代科学家郑复光所撰《镜镜詅痴》卷之一“镜资”载有“铜色本黄,杂锡则青,青近白,故宜于镜”,意思是指铜本来是黄色,掺了锡后就会变成青色,而青色与白色接近,因而适合做镜子。另秦国相邦吕不韦等人所撰《吕氏春秋》卷二十五载有“金柔锡柔,合两柔则为刚”,即铜锡合金(即青铜)比铜或锡硬度均要大。
(编辑:湘西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